根據網路數據大調查發現,令人聞之色變的小手術第二名居然是拔智齒,拔智齒真的必要嗎?手術真的這麼可怕嗎?那可以不要拔嗎?
智齒是什麼呢?
智齒是指口腔牙槽骨的第三大臼齒,萌發時間很晚,根據統計平均在18~20歲左右萌發,此時是生理心理趨近成熟的年紀,故第三大臼齒又被視為「智慧到來」的象徵,所以又稱為智慧之齒(Wisdom Tooth)。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口腔內對稱的四顆牙,人類隨著演化,下顎骨因此逐漸退化,空間不足以讓智齒有完整的萌發空間,智齒生長時往往伴隨著疼痛,且萌出位置與方向也因此異常,因此發展為阻生智齒。
大部分的人是沒有長齊四顆智齒的,當上下不對稱的時候會使的牙齒咬合沒有對咬力,長出來的智齒過度萌發而為萌牙的部分則往內萎縮,進而直接影響上下排牙齒的咬合度,阻生齒就是未完全萌發的智齒,通常會深埋在牙槽骨內,未受刺激時無感,但一旦感覺疼痛時就表示此顆智齒已經嚴重發炎甚至導致鄰牙蛀掉。
阻生齒容易引發什麼問題?
一、空間不夠
隨著演化過程,臉型改變導致牙弓變小,牙齒生長空間不足,萌發時擠壓引起不適。
二、清潔不易
智齒位於口腔較深處,且因空間不足容易導致排列不整齊,清潔難以到位,誘發相關牙科疾病。
三、齲齒
因為智齒的位置難以清潔,容易造成智齒蛀牙,且因不易察覺往往發現時已經傷及牙根,只能完全拔除。
四、傷及鄰牙
此種情況通常不易察覺,大部分是到診所照X光才會發現,智齒生長空間不夠,容易增生到其他牙床與鄰牙緊密貼合,導致鄰牙牙根蛀牙
台中榮總口腔外科主治醫師張元瀚醫師表示:「醫生眼中所有真牙都是極其珍貴,非到必要時刻,絕對不會輕易放棄,沒有拔不了的牙,只有不敢拔牙的人。」智齒小手術令人害怕,但如果醫生建議拔除那最好尊重專業的建議,對醫師而言未拔除的阻生齒如同未爆彈,不發炎則以一發炎就是痛苦難耐,還是只得拔除,預防勝於治療,長痛不如短痛,只要放心交給張醫師,不管再難拔的牙都能輕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