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就像是蓋房子一樣,有好的地基,房子才能蓋的穩固,而齒槽骨與牙齦就如同口腔內牙齒的地基,一顆一顆的牙齒能穩穩地站立需要穩固的牙周狀況,地基必須要夠寬、夠高、條件夠好,植上去的牙才能夠長久的使用,因此醫師在患者進行植牙前會先與患者確認牙周的狀況是否穩定,若牙齦厚度與高度不足或齒槽骨嚴重流失時,昕展牙醫張元瀚醫師就會在植牙療程前先讓患者進行補肉與補骨的療程。

植牙患者若齒槽骨厚度不足或者骨質嚴重流失時,植體將難以固定,植牙後植體容易搖晃不穩,因此醫師會建議患者進行補骨手術,以提高植牙成功率。常見有補骨需求的患者例如:缺牙時間過長或缺牙過多造成齒槽骨嚴重萎縮、先天齒槽骨狀況不佳、嚴重牙周病造成骨質流失、曾在拔牙過程傷及齒槽骨或因其他原因導致骨頭斷裂、曾長期配戴活動式假牙,牙床壓迫導致齒槽骨流失,而補骨手術主要也分為四種:骨脊保存術、水平補骨術、鼻竇增高術、垂直骨增高術,醫師會視患者的實際狀況,評估牙周狀況與缺牙區域位置,使用適合的方式進行補骨,在手術過程中將骨粉置入缺牙區的齒槽骨內,刺激骨質再生,待骨粉被自身的齒槽骨吸收合成健康的骨骼後,在將植體植入齒槽骨內,已提高植牙成功率。


而缺牙過久或牙周狀況不佳的患者,常會面臨牙齦萎縮的狀況,患者進行植牙前若缺牙處的角化牙齦不足時醫師就會進行補肉,也就是俗生的補牙齦,牙齦通常可分為角化牙齦與非角化牙齦,角化牙齦較結實韌度也較好,主要用以保護牙根與齒槽骨,因此若角化牙齦較不足的時候牙根的保護力就會較差,容易造成食物的堆積與牙菌斑的入侵,造成牙根周圍發炎,故患者若缺牙過久造成角化牙齦萎縮牙肉變薄、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牙齦萎縮、年齡增長牙齦功能退化、牙周病導致齒槽骨流失進而造成牙齦萎縮、長期配戴活動式假牙壓迫牙齦,患者可選擇口腔內部其他位置的牙齦進行自體移植或者使用人工牙齦作為補牙齦的材料,但使用自體組織較不需擔心排斥反應。
患者於補骨補肉後,因有傷口的產生會有幾日的不適,好好遵循注意事項可以有效減緩傷口不適、幫助癒合:
1.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抗生素或消炎止痛藥。
2.術後24小時內多冰敷降低疼痛腫脹感,兩天之後可改成溫熱敷。
3.避免辛辣刺激飲食,建議多食用流質、軟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4.術後避免劇烈運動。
5.注意口腔清潔,傷口處清潔需格外小心。
